小学美术教师都有这种感觉:比较头疼的是创造性绘画的教学。在小学,那些从幼儿园跨进小学大门的儿童,单纯,天真,带着无数个对世界的疑问。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怎样才能让他们开始绘画时就能画出创造性绘画呢?家长,学校,教师都越来越对这一课题注重,这里试谈以下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绘画。
一、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有生命力的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直接的反映。他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属于理性认识。他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材料的不可分性。思维的过程,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概括与系统化,抽象和具体化这几个环节相互交错,有机地构成漫无止境的思维历程。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制约,如此形式连绵不断的思维内链条。思维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划分。其中,创造性思维又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他既是发散性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将思维从性质的角度分出的一类,他也是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完成的一种心理过程,与他相对应的是常规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人们按已有的规律、规则、概念去思维操作;创造性思维则是包含着创新和导致新事物出现因素的思维操作,他往往冲破已有的规律、规则和概念。
二、创造性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绘画的灵魂。
现在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恐怕要算绘画了。英国美术大师威廉透纳的《朱丽叶和她的护士》一画,竟以六百四十万美元的惊人巨款售出。原因很多,但绘画,现在被视为珍品,画家的创造性是最重要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老师给予他们多少,给以他们什么,都会被快速接受。这时,如果教师只传授孩子们技能,或是要孩子们照着画,那么,这世上最富有创造性的眼睛就会失去光茫。
绘画以笔、刀等工具和墨、颜色等物质材料,在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手段,塑造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绘画的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的物质材料又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平面的特点又使绘画有可能把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就使绘画艺术具有形象的直观生动性,被誉为“无声的诗”。
既然绘画有很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性,那些绘画技法,手段,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不难掌握,而绘画的创造性,从小开发,才有更大发展。在《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中,我每有要孩子们照着什么涂,也没有要他们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是告诉他们,不同颜色再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以及用画边线等可以把不同颜色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图画等。然后,我看到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用了很多我们成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创造出了一幅幅大师级作品。
这次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真的是“有创造,才够味!”
三、绘画的创造性给我的一点启示。
热爱绘画、热爱创造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无数次地证明,一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是否爱好,是否赶兴趣,是学习绘画的个性前提。教学中抓住了这一点,将会事半功倍。
个性,是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怎样让孩子们综合各种绘画方法以外,有自己的绘画创作个性呢?在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对孩子的创造,集体意识,谦虚待人都有很好益处。
第一,协同合作。人类最初的生产方式是“集体化”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合作,一分创造就变成了几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