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王茜学习笔记之一:《安塞腰鼓》
教材:《安塞腰鼓》
授课老师:董琼
听课人:王茜
指导教师:黄锦琳
一、导入新课
1. 指名学生读课题: 安塞(Sai)腰鼓 多音字“塞”,取要塞之义,指边界险要的地方。
2.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介绍安塞腰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
3. 激趣:听完介绍后想了解些什么呢?
为什么是“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是怎么跳的?有多大的吸引力?
4. 那我们就带着期待开始今天的学习。一起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
1. 快速浏览课文,要求找出写安塞腰鼓的段落。 6-17自然段
2. 默读6-17自然段,划出喜欢的句子.段落和不懂的地方。
老师曾听过一句话,读书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
3. 带着问题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中自己说划出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是怎么样的场景。
三、细读
(一) 初步感知安塞腰鼓
1.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9-11自然段)
A学生读
B学生表达读后初步感受。 声音特别响,气势很大。
C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打鼓的场景。
a这部分描写的使打鼓时的什么呢? 声音
b为什么山崖变成牛皮鼓面了? 鼓声非常响,山崖有回声,于是回声也很响。(学生答)
c为什么观众的心也成牛皮鼓面了? 学生思考…
D教师小结:因为腰鼓声和观众产生了共鸣,觉得这响声到了他们的心里,鼓声震耳欲聋,回荡再山崖,所以作者说:“山崖变成了牛皮鼓面。”鼓声有着极强的震撼力,撞击在观众的心上,所以作者又说:“观众的心也变成牛皮鼓面了。”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难怪有同学会喜欢。
2.“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学生读
B学生表达读后初步感受。 比喻手法不同,喻体放在了前面。 (学生答)
C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a比喻是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答)
b这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和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场景写得是活灵活现。全班齐读这一句。
c读的越来越好了,可是还差点什么? 理解词语意思
*“骤雨”是什么雨? 很突然下的很大的雨
理解意思后再读这句
老师范读
学生再读
学习方法: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运用这种方法读后面几行。
*“流苏”是什么? 穗状饰物,文中指鼓身上长长的红绸
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读
*“火花”.“闪射” 看到的是后生们眼中的激情。
*“强健” 是后生们如斗虎般强健的风姿。
*“乱” 怎么理解?
学生回答: 乱中有序。
教师引导:“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异曲同工之处。参考理解
d学生读
D老师范读
E学生把这句带入全段读
3.“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A学生读
B思考位置能否调换 ,了解其中的递进关系。
C学生读(读出递进关系)。
过渡:听他这么一读,老师赫然发现纸上的文字一下子站了起来和我说话呢。
4.配着这腰鼓声,齐读6-11自然段。(从整体把握)既可以总结前部分所学,又为下部整体把握做铺垫。
A分析这段场景描写中所运用的方法 比喻 排比
B老师引导: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台上表演,台下观众
(二) 以情感知安塞腰鼓
1.“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都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A学生读
B教师引导:
a“搏击”——“敲击”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b出示一幅油画 《父亲》 一位典型的黄土高原上有着岁月雕刻痕迹的父亲形象。从而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的艰苦——缺水.干旱.沙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
C那么打着安塞腰鼓的后生们,是在搏击着腰鼓,还在搏击着什么呢?
搏击着环境
D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
坚韧顽强,不屈服,乐观向上
E带感情朗读,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从读中领会。
2.“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拜托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A学生读
B学生说一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C教师引导:以情感悟
你们看,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黄土高原人民用舞姿寄予情感,用鼓点表达心声。他们用手中的鼓槌在试图把这痛苦给敲碎,敲着,敲着,似乎敲出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既然已经来到这世上,那就不白活一回!他们哪里只是在击打腰鼓,是在用生命的激情,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浪漫,挥洒自由,其实大到一个民族,小到我们每一个人,无法摆脱的是现实的痛苦。我们永远无法放弃的是对梦想和欢乐的不懈追求。
同学们,请你们相信,只要你们心中有梦,舞台就在脚下,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就不能停止。
四、回顾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安塞腰鼓”写的只是腰鼓么?还写了什么?
赞美了黄土高原,还有黄土高原养育的人民。
2.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读一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 介绍作者,来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五、作业:
思考文章开头,结尾处的静态描写,“妙”在何处?
六、板书:
安塞腰鼓
搏 击
人
土 地
听课体会:
董琼老师上的这一堂《安塞腰鼓》是六年级的课文,听完这节课,只觉十分精彩,有很多我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首先,是课本和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虽然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的故障,但是董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化险为夷。第一,在课堂一开始,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中国地形图,以此给同学一个明确的印象,黄土高原上孕育出的安塞腰鼓。第二,在引导学生以情感悟安塞腰鼓这一环节时,通过一幅著名的油画《父亲》,给同学一个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黄土高原的人民有个深刻的印象,来体会那里生活的人民的不容易。更是精彩的是,通过多媒体,音乐,和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诵,让同学们从内心深处来感悟安塞腰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其次,董老师在讲解课文时不忘教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