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

作者:carol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学期的“花边有多长”。该课是在“认识什么是周长”以及“会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基础上的一节有关长方形周长的新授课。

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因此我选取学生颇感自豪的“美术作品”,作为导入,从中提出问题,而最后练习的设计也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动画片中选材,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的积极参与其中,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本课的新授部分,丢弃往日的“填鸭式”“公式化”,而从开拓学生思维入手,采取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学数学、做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究中飞起来!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新课程思想,我结合所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并决定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的情境,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紧密围绕生活实际,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与学的材料准备:

直尺、软尺、若干学生美术作品(统一的A4纸张)、机器人图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借助情境,抛出问题

利用课件,引出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卡通人物—乐乐(拟人化的长方形图形)

乐乐:“你们认识我吗?(长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看见我们家族的成员,不信你就找找吧!”(学生观察教室,说一说哪里可以找到长方形)。“你们说的真好,你瞧!在你们巧手的精心描绘下,我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学生之前的美术作品),我特别喜欢你们的作品,想用彩条给它做一个边框,你们能帮我算算我至少需要多长的彩条呢?”

二、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幅学生的美术作品(统一的长方形A4纸)

活动一:学生借助直尺或软尺,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出“做边框所需彩条的长度即长方形的周长。”

整个活动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等实践活动,探索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组的操作过程及结果(包括使用的工具,人员的分配,采取的方法,最后的结果)

此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的舞台,让他们在组与组的交流讨论中取长补短。在出现意见有分歧时,学生充分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层面的落实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三、 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 篮球场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生活化

课件播放短片—— 一学生围着学校篮球场跑了一圈

乐乐:“从短片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你知道他跑了多少米吗?”(图中已标出篮球场的长和宽)学生看短片,从中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由于学生理解层次有差异,因此采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教师无须统一或提出最优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

2. 有趣的机器人—数学趣味性

学生每人一张机器人图片(由多种图形组合而成)

乐乐:“你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到我吗?试一试,并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 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换意见,然后全班学生发表各自意见,碰撞思维的火花。(通过讨论,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不限一种方法。)

四、 创新实践,深化新知

捉迷藏游戏

乐乐:“我的家族成员都藏在你们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你能找到我们并计算出我们的周长吗?”

1.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教室中找出长方形并通过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 交流、展示各小组成果。

在这个小组活动中,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学生们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自由飞翔!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一、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

因此无论是课的导入还是练习的设计我都遵循这个思想,特别是最后设计的练习环节。不仅再一次巩固了新知,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应用性。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及成果显示,它们是乐于尝试并有效的完成了这种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每组选取的测量对象各不相同,有的测量墙砖,有的测量“学生自办的小报”,也有测量窗户、课桌面、讲台面、电器开关盒、奖状、锦旗、甚至还有小组想计算出新年时至少需要多长的彩条布置教室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出乎我的意料,并且在测量较大物体的周长时也能很好的运用已有的估测经验(在测量教室一周的长度时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一般的尺子测量太慢,因此想到由若干学生两臂伸平手拉手,人做“尺子”进行测量,其他小组在完成各自活动后纷纷参与其中,帮助该组共同完成,学生间的团结,小组间的合作体现无疑)。多么令人可喜啊!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都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提高。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所有的学生都兴致极高的参与其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体现出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精神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的发展。

二、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式

意大利女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在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课堂上,孩子们像被用针钉住的蝴蝶一样,牢牢地束缚在桌子上,无奈地伸展着获得了无意义知识的翅膀。”我根据这节课的特点,选择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索活动。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合理、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成果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在探究、合作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思想一片天空!

此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力图做到,使之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应用性。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