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日益严重的国际贩毒活动的渗透和刺激影响下,毒品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九十年代以后,贩毒、吸毒、制毒现象在我国有增无减,并呈蔓延之态。特别应当引起关注的是:青少年吸毒行为日益严重。从国际上看,美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1/3的人有过吸毒经历,意大利吸毒者中18—20岁的占73%,法国瘾君子中80%的是青少年,日本因吸毒而受管教的青少年达43536人。因此,对青少年吸毒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涉毒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从网上所了解到,2002年全年,兰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共收进吸毒人员2132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有275人,占总数的12.9%。可见,青少年吸毒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还了解到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玲率领的一个课题组对青少年吸毒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促使青少年对吸毒行为产生好奇心理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毒品本身的神秘性,二是吸毒情景的隐蔽性,三是对吸毒后体验及作用的好奇。课题组认为,这种好奇心的产生,归根到底反映了这些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偏低。
专家在研究中还发现,吸毒青少年情感内容主要集中在三点:首先是低级欲望的满足感,这些青少年把吸毒作为摆阔的一种手段,这种歪曲的心理促使他们染上了毒瘾,并最终被毒品控制。其次就是歪曲的友谊感。歪曲的友谊感以“哥们义气”为纽带,相互支配,互相壮胆,形成交叉感染心理,使吸毒成瘾。第三是淡薄的法制观。专家们发现吸毒青少年的情感表现主要为不满、不服从的情绪,孤独感和苦闷感,变态的自恋心和虚荣心。他们一般情感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精神空虚,喜欢追求刺激。
家庭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两类家庭的青少年吸毒率高,一是家庭关系紧张,动荡不定,经常发生激烈冲撞和矛盾的家庭;另外一种是成员关系松懈,或已经分裂成残缺家庭,成员之间漠不关心。
研究人员认为,不良的家庭气氛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对家庭的离心力,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专家们说,尽管一些家长自己不具备吸毒的某些性格和习惯,但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会形成倾向于吸毒的潜在性格,比如年幼时溺爱、娇生惯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会使他们长大后任性、固执、倔强。如果家长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会形成孩子的反抗型人格,易使孩子走上吸毒道路;家长如果放任自流,缺少对孩子的监护,孩子也容易吸毒。
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我们也来宣传禁毒,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